|
風電場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瀏覽數:618次
一、專業名稱:風電場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風能與動力工 二、專業編碼:031300 三、招生對象及學制 1.招生對象:初中畢業生或同等學歷者 2.學制:三年 四、專業培養目標 1.總體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在能源動力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較強實踐和創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國際交流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以滿足社會對該學科領域的工程技術、科研、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2.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良好的發展潛力的專門人才。學生應具備寬廣的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堅實的工程技術基礎理論、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掌握計算機應用與自動控制技術方面的知識。 3.就業崗位 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風電場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與維護,風力發電機組設計與制造,風能資源測量與評估,風力發電新技術開發等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技術與管理工作,并能從事其它相關領域的專門技術工作。也可在本專業及其它相關專業繼續深造。 五、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及要求 本專業主要學習流體、機械、電氣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學習風資源測量與評估、空氣動力學、機械設計與制造、自動控制的理論和技術,接受現代風力發電專業工程師的基本訓練,使學生具有進行風電機組及風電場的設計、制造、運行、試驗、項目管理的基本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良好的發展潛力。 2.系統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技術基礎理論,主要包括力學理論(如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空氣動力學、熱工原理等),機械學,電路與電子基本理論,自動控制理論,可再生能源工程基礎理論等; 3.掌握風能工程設計基本理論、知識、技能與創造能力; 4.具有大中型風電場及其他動力工程設計、運行、安裝和管理等技能; 5.具有較強的信息獲取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與創造能力; 6.具有本專業必需的設計、制圖、計算、測試、研究、查閱文獻等基本技能,獲得本專業領域的工程實踐訓練; 7.熟悉國家關于能源與動力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8.具有創新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六、主要課程設置及課程簡介 本專業共設置:9門公共基礎課程、7門專業基礎課程、7門專業課程、6門公共選修課程、3門專業選修課程。 (一)公共基礎課程 1、語文 2、數學 3、英語 4、體育與健康 5、職業生涯規劃 6、職業道德與法律基礎知識 7、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 8、哲學與人生 9、計算機應用基礎 (二) 專業基礎課程 1、電工基礎 基本內容和目的: 培養學生掌握直流電、簡單直流電路、基爾霍夫定律、磁場與電磁感應、正弦交流電流、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和變壓器、三相交流電路等電路方面的基礎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舉基本的電工技能。 2、電子技術基礎 基本內容和目的:本課程是介紹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實際應用的專業基礎學科,是電類及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核心課程,本課程有機結合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內容和模型,放大電路的組成和分析,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組成、特征及應用,數字電路基礎等。 3、機械基礎知識 基本內容和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主要讓學生了解常用機械的運動與動力分析,常用機械零件的設計等內容。本課程使學生掌握常用機械基礎知識,具有分析機械運動和動力性能的能力;掌握通用機械零件的知識,具體分析、選用和設計機械零部件及機械傳動裝置的能力和查閱、運用有關資料的能力。 4、數字電路 基本內容和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具學習編程的基礎,包括數字電路基礎知識,集成邏輯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可編程邏輯器件和數字轉換器的知識。 5、機械制圖與CAD 基本內容和目的:本課程是一門技術基礎課,主要講授投影作圖和機械制圖等內容,使學生掌握正確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圖示能力、讀圖能力、空間形體的想象能力,要求學生能較熟練地繪制一般較復雜機械零件工作圖和部件裝配圖,并能按給定的要求正確標注尺寸、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熟練運用計算機繪圖,掌握計算機輔助繪圖軟件的應用。 (三)專業核心課程 1、理論力學 基本內容和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質點、質點系和剛體機械運動(包括平衡)的基本規律和研究方法,為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并為將來學習和掌握新的科學技術創造條件;初步學會應用理論力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一些簡單的工程實際問題;培養用力學的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風電機組控制技術 基本內容和目的:本課程主要講述風力機的基本理論,定槳距、變槳距、變速型等風力發電機組的特點、控制系統的結構及基本控制策略,風力發電機組的偏航系統,液壓與制動系統、監控系統、數據采集系統以及變速恒頻風力發電技術,風力發電機組的并網技術,風力發電機組的故障診斷的基本原理、常見故障以及故障診斷技術。 3、風力機空氣動力學 基本內容和目的:是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中重要的實踐性課程。通過該教學環節,使學生熟練掌握風力機葉片工作原理,并能夠通過結合動量葉素理論相關知識與給定的環境條件設計出工作葉片,鞏固和提高其風力機葉片設計及制造知識,加深其對現場生產實際的了解。 4、風力發電塔架與基礎 基本內容和目的:本課程主要講述風荷載、波浪荷載、水流荷載、冰荷載、船舶荷載等塔架及基礎結構荷載及其組合,風電機組塔架和基礎的自振特性、風電機組塔架和基礎風振反應、波浪荷載作用下塔架和基礎的動力特性、地震荷載作用下塔架和基礎的地震反應,塔架結構形式、錐型鋼塔架結構分析、其他型式塔架結構分析、塔架安裝、塔架基礎、基礎處理等內容。 5、風電場規劃與設計 基本內容和目的:本課程主要講述風與風能資源、風電場場址選擇、風電場機組選型、風電場電氣設計、風電場消防設計、項目投資概算及財務分析、風電場工程施工、風電場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 6、風資源測量與評估 基本內容和目的:本課程主要講授并匯總了該項目風資源測量和評估的標準和與該項目相關的報告。對風資源測量與評價、測風選址、測風系統、觀測站安裝、運行和維護、數據收集、風資源測量和評估認證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7、風電場電氣工程 基本內容和目的:本課程為風電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使學生了解風電場電氣部分的相關內容,掌握風電場電氣接線、設備、運行及保護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為將來從事風電領域的工作奠定基礎。 1、工程力學 基本內容和目的:本課程主要講述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和材料力學,靜力學和運動學部分使學生認識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這些規律和方法分析、解決工程實際中的力學問題;材料力學部分使學生掌握桿件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方面的知識,能熟練地對構件進行強調和剛度的計算,并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2、電機控制技術 基本內容和目的:本課程由電機與拖動基礎,控制電機、電機調速系統等四部分組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有關交直流電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特征、常用的幾種控制和驅動方法、直流調速系統和交流調速系統的組成等知識,掌握分析系統的方法、改善系統性能的途徑,并培養正確選用各種電機以及選用驅動控制電路,完成電機驅動控制的能力。 3、單片機控制及接口技術 基本內容和目的:本課程主要講述MCS-51系列單片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指令系統、中斷及定時、串行通信、系統擴展、測控接口、控制系統設計、系統開發與仿真等內容。教學過程中力求緊密結合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實用性,注重和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八、教學計劃 1、教學進程安排表
2、課程設置及時數分配表
九、實施保障
學生通過規定年限的學習,必須修完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全部課程并取得合格成績,達到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
內蒙古職業技術學校 2019年7月30日 上一篇: 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下一篇: 學校掃黑除惡專題會議
|